华中科技大学John Hopcroft计算中心 Hopcroft Center on Computer Science, HUST

中心3位同学李晨阳、曹瀚文、路浩博荣获202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

金秋送爽,硕果盈枝。近日,202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公布,华中科大Hopcroft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三位同学李晨阳、曹瀚文、路浩博凭借其卓越的学术科研成果和优异的综合表现,荣获此项国家级荣誉。这不仅是他们个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,更是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力的集中展现。

李晨阳 2023级硕士研究生

研究方向: 图表征学习;多模态深度学习

科研成果:

所获荣誉: 国家奖学金、腾讯奖学金、华为奖学金、三好学生奖学金、科技创新奖学金、一等学业奖学金

心得体会:

想要发表顶会论文,往往需要四大核心:扎实的基本功、巧妙的idea、有说服力的实验、以及清晰的写作逻辑。扎实的基本功源于反复研读领域内顶会顶刊论文、紧跟前沿技术;巧妙的idea往往诞生于对现有工作的梳理归类和批判性思考;有说服力的实验需要合理全面的设计;清晰的写作则可通过先列提纲再填细节来实现。

坦诚地说,科研素养的提升从非一蹴而就,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,要耐得住这段漫长的旅程。当然,和导师、师兄、同门的讨论可以给这段旅程增加方向感和动力。同时,还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,面对暂时的拒稿不必焦虑,重点是思考改进方向。把工作做扎实了,录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此外,完整的rebuttal也极具价值,对提升科研水平帮助很大。这既是点对点解答审稿人疑惑的过程,也是对论文深度交流和讨论的机会。多思考、多讨论、多尝试、多复盘,属于你的创新灵感终会如期而至。

李晨阳同学

曹瀚文 2023级硕士研究生

研究方向: 人工智能安全;对抗样本

科研成果:

所获荣誉: 国家奖学金、一等学业奖学金

心得体会:

我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研一伊始,我专注于一个方向,尝试多种改进,却总落后于最新方法。组会上,别人分享进展,我却在原地踏步。幸好在导师、师兄和同门的帮助下,科研逐渐推进。其中定期讨论尤为关键,思维碰撞常产生解决问题的新路径。

有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只是开始,敲代码、做实验、写论文等任务工作量更大。有两个工作地点令我印象最深,一是北京的酒店,3月份,论文截稿前两天恰逢出差,白天忙任务,晚上改论文、补实验,吃饭也在电脑前。与同门一起熬过最后一晚后,我们在外地的陌生酒店里交上了最终的论文。二是实验室南一楼的工位,5月份,论文需要回复审稿人的意见。为了方便讨论,我与同门在那解决审稿人提出的问题。这项任务又与找实习的时间重叠,每天忙得焦头烂额,凌晨一两点才回宿舍。

幸运的是,论文最终被接收。记得出差结束返程时,导师对瘫在车上、一脸疲惫的我和同门说:”这次论文要是通过,你们十年后也会记得这段日子和这个地方。”我当时想,若真能通过,让我记二十年也没问题。出结果那天,我在外地实习,迷迷糊糊比往常早醒了些,半梦半醒时突然想起今天出结果,瞬间清醒。打开手机,点开邮件,看到”Congratulations!”,我的第一篇论文终于通过了。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,更多是一种对得起来时路的满足,以及对导师、师兄和同门的深深感激。与他们分享好消息后,困意袭来,又沉沉睡去。不久闹铃响起,到点上班。

论文通过并没有让一切尘埃落定,因为新任务接踵而至:将这些故事,记上二十年。

寄语: 别让忙科研、工作等”正事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压力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,要保持活力,轻装上阵,快乐前行。

曹瀚文同学

路浩博 2023级硕士研究生,2025级博士研究生(硕博连读)

研究方向: 人工智能安全;对抗样本生成

科研成果:

所获荣誉: 国家奖学金、一等学业奖学金

心得体会:

两年的科研经历,让我真正明白了高中时作文中常写的那句”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”。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也面临着屡投不中的困境,所幸在过程中有导师的指导、师兄的帮助,我逐渐学习了如何更好的阐释论文的研究动机,如何在rebuttal中有效回应审稿人的疑问。未来,我也将继续努力做有趣的研究。

路浩博同学

结语

三位同学的获奖充分展现了华中科技大学Hopcroft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。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,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,体现了中心”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计算机青年人才”的教育理念。

中心将继续秉承”开放协作、实践创新”的理念,为更多优秀学子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和成长环境,为国家培养更多计算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。

祝贺三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!愿他们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,为计算科学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!

Previous post
中心何琨教授入选2025年度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